当前中国,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2016年第一批全国特色小镇127个,2017年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276个,加上其它省市级别的,全国目前已有1300多个特色小镇已批示或正在创建。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这也进一步奠定了特色小镇在城乡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不难预见,对于城乡规划师来说,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将是未来几年工作生涯中绕不开的课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储备呢?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念,我们对英国四座各有特殊性的小镇进行了学习,分别是Scarborough、Totnes、ludlow、Perth。在上篇中,我们介绍Scarborough和Totnes,看看这两个体量极小的小镇在各自的产业变迁中发生了哪些故事。
斯卡伯勒(Scarborough)——历经渔业、旅游业和汽车制造业更迭的小镇
斯卡伯勒是英国中部东海岸约克郡的一个海滨小镇,其西部是广阔的乡村地区,东部面朝北海,并呈现两海湾夾一海岬的优美地理形态。
斯卡伯勒卫星总图
从地理区位来看,斯卡伯勒处于大陆的边缘,而从对外交通条件来看,小镇仅有一座小火车站,占地面积不足1万平米,且位于铁路线的终端,仅有火车支线连接西南的约克及南部的赫尔,与其它城市的连接则需要在约克与赫尔中转。但就是这样一座被隔离在大陆一角且人口不足6万的小镇,是全英国闻名遐迩的度假胜地,每年游客量多达140万人次。究竟是哪些因素主导了这座小镇的兴衰与发展?下文将分别对标特色小镇的四项功能,产业、旅游、文化、社区,来进行探讨。
斯卡伯勒远眺
斯卡伯勒的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变化与探索中。它在12世纪因港口贸易而兴起,后被其它的集镇和港口取代而日渐没落。然后是渔业的兴起,1253年诞生了西欧最大的鱼市——斯卡伯勒集市,每年八九月份举办,持续45天,规模空间盛大,一首旋律优美的英文经典名曲《斯卡布罗集市》,即是对此盛况的浪漫诠释,而集市带来的巨额税收,也让这座小镇重新繁荣起来。但在500来年的发展后,渔业也最终退出了小镇的历史舞台,1788年的最后一次鱼市,为这一段产业发展历程画上了一个终止符。
非常幸运的是,在渔业退出之前,小镇迎来了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黄金时代,即旅游业的兴起: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小镇海滨的泉水被发现含有大量的矿物质镁和硫酸盐,对人体有着特殊的排毒疗效,在口口相传中,加上威蒂博士在1660年出版的一本书籍的渲染,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来此浸海水,泡温泉,排毒。各地的开发商嗅到这一商机,纷纷来到小镇投资开发,围绕绵延10余公里的海岸线,大量豪宅,高尔夫俱乐部,海滨公园,沙滩浴场,成排的宾馆,水族馆,游戏场和赌场,还有各种商业场所和游乐场,相继在小镇出现,斯卡伯勒也从一个昔日的艰难渔港,变成今日极尽奢华的疗养圣地。但旅游业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就是它是一个季节性非常明显的市场,在夏季的热闹繁荣过后,紧接的是冬季的冷清沉寂和人们的无所事事,这时,智慧的斯卡伯勒人们引进了另一种产业——汽车制造业,它也是一个季节性繁荣产业,冬季是其生产需求最旺盛的季节,由此便与夏季的旅游和酒店业形成无缝对接,从而为小镇居民提供了全年的就业机会。
斯卡伯勒海岸旅游
斯卡伯勒的文化,则是一种融入了小镇居民骨子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剧院、电影院、画廊、博物馆,是小镇居民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要素,是小镇的生命线。即便是在寒冷的二月,小镇居民也不甘冷清,他们举办了艺术节,有流行的嘻哈、经典的爵士,也有传统的沙滩表演。斯卡伯勒的文化氛围,不是为吸引游客而作的秀,而是在传达他们对生活的热忱,对未来的希望,也因为这种本真性,吸引了很多人来此作文化旅游。著名戏剧作家及导演阿兰艾克伯恩以斯卡伯勒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素材来源,创作了大量戏剧及电影,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并最终将斯卡伯勒特色的草根文化传到了百老汇。即使是对小镇居民来说极具悲情色彩的地质崩塌而带来的家园被毁的风险,当地艺术家也能通过邀请普通人参与的行为艺术,来唤起人们对气候改变、地质灾害等的关注。
融入日常生活的斯卡伯勒文化
斯卡伯勒的社区,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上的友好、和睦与乐于交流的氛围,也建立在人人都有的自觉参与社区事务的主人翁精神。在制定镇政府预算开销时,小镇居民成群结队地公开投票,体现了最基层的地方民主,也让小镇居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建设斯卡伯勒小镇,从而更强化了人们对小镇的归属感与依恋感。
从斯卡伯勒小镇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发: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通常会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且这种偶然性是源于当地人的自发性,而不是政府或技术精英的建议,一定要抓住这一点偶然迸发的小火种,并与其自身的特色资源进行捆绑,以慢慢将偶然性培育成必然性,继而催生新产业的萌芽;同时不应将旅游业当成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救命稻草,产业一定要具备多样性,有自我调适能力,才能做到均衡发展,并为各色人群提供多样就业机会。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不管是新产业的发展,文化的培育,还是社区的管理,都应以本地居民的参与为主导,代表本地居民的想法与意愿,且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本地居民的安居乐业与福址,唯如此,小镇才能成为人们安享生活的一方乐土,并可近者悦,远者来,从而鲜活地,经久不衰地发展下去……
托特尼斯(Totnes)——矿业没落后不断创新的城镇
托特尼斯区位及谷歌
托特尼斯传说是英国起源地,位于英国西南方达特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隶属德文郡,距伦敦约3~4小时火车车程。目前全镇人口约8,200人,由于城镇转型运动颇受盛名,近来成为英国著名的观光胜地之一。
托特尼斯风光,其曾经具有军镇功能
公元907年,托特尼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英国抵御维京人入侵的军镇,战争结束后成为英国重要的贸易中心。16世纪20年代,托特尼斯因其便利的水运条件及锡矿的开采,成为德文郡富裕小镇。海上贸易通过托特尼斯运往英国内港及欧洲大陆,然随着锡矿的开发,大量的泥沙随锡矿的作业淤积在河流的下游,阻塞了达特河口,不仅引起环境危机更阻碍了托特尼斯海上贸易的发展。16世纪末,锡矿的枯竭加剧了小镇的经济萧条。托尼斯曾于1719年特宣布破产,为维持基本运作而大肆举债。
对此,托特尼斯花了很多时间整顿遗留的经济困境与环境问题。曾经作为印度著名的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的助手英国人莱纳德艾姆赫斯特及他妻子多萝西致力于将托特尼斯3公里外的达廷顿变成乌托邦。他认为城市生活对人性有毁灭性影响,并以泰戈尔的激进教育理念对达廷顿进行社区重建。其中舒马赫学院成为传播小众生活方式的一面旗帜,将小镇有别于大城市规模的尺度理解为社区感和地域感的重要基础。莱纳德艾姆赫斯特夫妇将达廷顿视为一种场所和社会的的实验场,这实验不仅关乎社区的重建,更致力于营造一种毫无恐惧和竞争的避风港气氛,使得一切皆有可能。借助这种理念,这里吸引了许多人。
他们利用新农业概念建设农场,建设剧院、舞厅、英国最先进的学校,振兴了传统手工业,出现大规模的培根工厂、牛奶工厂、码头也有进口商从波罗的海运来木材,为托特尼斯及周边地区增加了600多个工作机会。并且在30年代建造了极为前卫的现代风格建筑的学校。可惜由于全球经济萧条之故,上述工厂在2000年后陆续倒闭。
直至2006年罗布·霍普金斯(Rob Hopkins)成立“转型城镇托特尼斯”(TransitionTown Totnes ,简称“TTT”)组织,努力推行城镇转型,托特尼斯小镇又一次迎来了生机。TTT在不同应用领域发展出许多提升城镇恢复力的行动方案,包含如下:
1.建筑、住家、能源 (Building,Housing & Energy) 领域:包含有能源专案、冬天让城镇温暖专;
2.食物集团 (Food Group) 领域:城镇栽种专案、在地厨艺发展专案;
3.免费技能分享 (Free SkillShare)领域:建立技能分享平台;
4.内在转型 (Inner Transition) 领域:幸福支持专案、社群支持团队;
5.经济重振 (REconomy Project) 领域:经济重振中心、在地创业、在地货币;
6.转型街道 (Transition Street)领域:美化城镇;
7.艺术网络 (Art Network) 领域:电影节、在地艺术专案;
8.转型导览 (Transition Tour) 领域:游客认识当地转型事蹟;
9.转型交通 (Transport) 领域:单车团队、脚踏车医生专案。
经过长时间的文化形塑与实践过程,目前都成为托特尼斯的地方特色,让转型城镇的名声更为远播,也从中衍生出许多经济活水和就业机会。
今天的托特尼斯已经成为环保人士和小众生活拥护者的胜地,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小镇持续吸引着人们慕名而来。这些托特尼斯文化也不断传播和影响着其他小镇。
对应托特尼斯在矿业后的复兴和文化上的繁荣状况,不免也想起了国内的老工业地区、矿业地区以及那些伴随自然资源应运而生的地区……伴随着资源的衰竭、工业的转移退出,我们的城市是否能像托特尼斯一样幸运的再次兴起呢?托特尼斯让我看到一个地区的兴衰固然与其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更与这个地区生活的不断创新的人息息相关。在城镇转型活动中,TTT组织首先使托特尼斯小镇的居民正视小镇现存的问题,再不断提出发展转型的愿景,传递新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TTT组织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居民就城镇建设共同讨论与想像,并参与托特尼斯社区共建之中。
参考资料:[1] <集体想象,提升城镇气候韧性> 刘世庆[2] 小镇故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981738/